去评论
店名大全

用成语谐音做店名应谨慎

admin
2014/07/31 10:19:00
  •   “衣(一)心衣(一)意”、“真粥道(周到)”、“衣拉客(伊拉克)”,这些将谐音用到商店招牌上并不少见,一些耳熟能详的词语略加修改,摇身一变成了商家吸引顾客眼球的“法宝”。但也有市民担心这样会造成误导文化的负面影响,2月15日,市民赵女士反映,最近在帮女儿默写成语时,10岁的女儿竟将“依依不舍”写成了“衣衣不舍”,让赵女士哭笑不得。

      商家:采用“谐音战略”

      15日,记者走在街头,随处可见采用“谐音战略”的店铺。仅在金谷园路上记者就发现了“爱尚(上)她”、“头头世(是)道”、“香(相)约美场”,这三个均是美容店名字

      随后,记者又在街头发现了服装店名“衣(一)心衣(一)意”“依衣(依)布(不)舍”,零食店店铺名字“眉飞舌(色)舞”,理发店名“飞发(非法)走丝(私)”,美甲店名“艺(一)手遮天”等。

      其中一家服装店老板说,之所以用成语的谐音,一方面是想突出商店是做什么的,另一方面,认为将店铺与成语结合起来比较吸引人。“可能有些顾客看到我们店铺名字比较另类,也会联想到我们卖的衣服比较创新吧。”另一家服装店老板说。

      市民:看法不一

      记者针对招牌谐音是否会有不良影响,随机采访了几个市民。市民韩女士认为,招牌谐音对孩子影响不大。“现在不只是商店招牌,网络用语等各个方面都在用谐音这种方式,孩子们应该能够识别。”

      16岁的小李今年刚上高一,她非常反对招牌使用谐音,她认为用谐音套用成语是对文化的伤害。“肯定会影响小孩子识字,而且如果学习过中文的外国人看到了,还以为咱们街头到处是错别字呢!”

      对于商家费尽心思的“谐音战略”,部分市民“并不买账”。“一个特别的店名,确实能够吸引我,但时间长了,主要还是看商品的质量和商家的信誉。”市民韩女士说。

      “以前妈妈用商店招牌认字,现在我用商店招牌教儿子辨‘别字’。”市民李女士说,叫响店名的方法有很多,对于一些生拉硬套的谐音,她会非常反感,觉得没有创意。

      工商:用字不规范

      据介绍,招牌是广告宣传的一种媒体。1998年国家工商总局颁布了《广告语言文字管理暂行规定》,广告中成语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,不得引起误导。《广告审查标准》也规定,广告中语言、文字的表述必须真实、规范、健康、文明,不得欺骗或误导公众;不得发布影响父母、长辈对儿童的言行进行正确教育的广告。2000年10月颁布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》,也对汉字语言的规范使用同样有着明确规定。

      洛阳市工商局广告科工作人员表示,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,商家滥用繁体字、使用淘汰的“二简字”,使用错别字、异体字,篡改成语等现象均属于用字不规范,一经查实,将责令商家进行整改。

      专家:谐音使用应慎重

      针对这一现象,记者采访了洛阳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姚智清。她说,招牌使用谐音主要是为了调动人们的知识储备,从而达到吸引注意力的目的。有些商家在利用谐音进行宣传上就做得比较好,比如某品牌的电扇广告词是“名气是‘吹’出来的”,就有一种一语双关的作用。

      姚智清副教授说,汉字被谐音的现象非常多见,比如古典著作、相声等引入谐音会制造一种双关式的幽默、美妙的效果,但有些招牌、广告词则是生拉硬套,甚至低俗的,这样对人们尤其是小孩子的影响比较大,而且还破坏了汉语文化的纯洁性。因此,建议商家在利用谐音进行宣传时应该慎重,而且使用的时候要对谐音字加上引号,以免造成误解。